烘干设备(如工业烘箱、带式烘干机、滚筒烘干机等)长期闲置(通常指停用3个月以上)时,易因环境侵蚀(潮气、粉尘、锈蚀)、部件静置老化(密封件、电机轴承、电气元件)导致功能退化,甚至开机后故障频发。防护需围绕“防潮防锈、部件保护、系统密封、安全管控”四大核心,针对加热系统、传动系统、电气系统、箱体结构等关键部位制定措施,具体如下:
一、停机前:彻底清洁,消除“残留隐患”
长期闲置的基础是“无残留、无污染物”,停机前需彻底清理设备内外,避免残留物料、油污加速部件损坏:
内部清洁:清除残留物料与污垢
按设备类型针对性清理:
箱式/柜式烘干机:打开箱门,用干布(或软毛刷)擦拭加热管、风道、托盘(或搁板)表面,去除残留的物料碎屑、粉尘(如烘干食品后的残渣、烘干工业物料后的粉末),若有顽固油污(如烘干油性物料后),可用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稀释液)擦拭,再用清水擦净并晾干(避免潮气残留);
带式/滚筒烘干机:清理输送带(或滚筒内壁)的粘连物料,用压缩空气(低压0.2-0.3MPa)吹净风道、进料口、出料口的积尘,滚筒式需转动滚筒,确保内壁无死角清洁;
重点清洁加热部件:如加热管、加热丝表面,避免残留物料高温碳化后腐蚀管壁,或堵塞散热通道(下次开机时可能过热烧毁)。
外部清洁:减少环境侵蚀基础
用干布擦拭设备外壳、控制面板、接线盒表面的油污、粉尘,若外壳有锈蚀(金属材质),需用细砂纸打磨除锈后补涂防锈漆(选择与设备外壳同色系的工业耐候漆);
清理设备底座、支撑脚的杂物(如地面灰尘、积水),避免底座长期接触潮湿地面导致锈蚀,必要时在底座下垫放干燥木板或塑料板。
二、核心部件防护:针对性解决“老化与腐蚀”
烘干设备的核心部件(加热系统、传动系统、电气系统)是闲置期间的防护重点,需通过润滑、密封、防锈等措施维持功能:
1.加热系统防护:防止加热元件锈蚀、管路堵塞
电加热型(加热管、加热丝):
清洁后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有破损、锈蚀,若有轻微锈蚀,用砂纸打磨后涂抹一层薄防锈油(避免覆盖加热区域,防止下次开机时冒烟);加热管接线端子需紧固,并用防水绝缘胶带包裹(防止潮气侵入导致接线处氧化);若设备有加热管保护罩,需检查罩体是否完好,破损则更换或修补,避免灰尘落入加热元件。
热风循环型(风机、风道、热交换器):
清理风机叶轮的积尘(积尘会导致下次开机时风机振动、噪音增大),手动转动风机叶轮,确认无卡滞;对风机轴承加注锂基润滑脂(少量,避免过量导致轴承发热);风道与热交换器(如翅片式换热器)需用压缩空气吹净灰尘,热交换器翅片若有锈蚀,可喷涂专用翅片防锈剂;关闭风道进风口、出风口,用防水帆布或塑料板密封(防止潮气、杂物进入)。
蒸汽/导热油加热型(管路、阀门):
彻底排空管路内的蒸汽冷凝水或导热油(避免长期静置导致管路内壁锈蚀、导热油变质),排空后用压缩空气吹扫管路(确保无残留);阀门(如截止阀、调节阀)需拆卸阀芯,清理后涂抹防锈油,重新安装时更换老化的密封垫片(如石棉垫片、氟橡胶垫片);管路接口用盲板封堵,或注入少量防锈油(蒸汽管路),防止空气进入导致锈蚀。
2.传动系统防护:避免轴承卡滞、输送带老化
带式/链式传动(输送带、链条、链轮):
输送带(橡胶或帆布材质)需清洁后晾干,若为橡胶带,需在表面涂抹少量输送带专用保养剂(防止老化干裂),并将输送带放松(避免长期张紧导致弹性下降);链条、链轮需用柴油清洗油污、积尘,晾干后浸泡或涂抹链条专用润滑油(含防锈成分),转动链轮确认链条传动顺畅,最后用塑料布包裹传动部位(防止灰尘覆盖)。
滚筒/齿轮传动(滚筒、齿轮、轴承):
滚筒表面清洁后,金属滚筒需涂防锈油,橡胶滚筒需避免阳光直射(可覆盖防尘布,防止老化);齿轮箱需检查油位,若油质良好,可补充少量同型号齿轮油(若油质浑浊,需更换新油),停机后转动齿轮数圈,确保润滑油均匀覆盖齿轮表面;所有传动轴承(如滚筒轴承、齿轮箱轴承)均需加注润滑脂,并用防尘盖或密封套保护。
3.电气系统防护:防潮、防尘,避免元件失效
控制柜与操作面板:
断电后打开控制柜,用压缩空气(低压)吹净柜内粉尘(重点清理接触器、继电器、PLC、变频器等元件表面)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(用螺丝刀逐一紧固),接触器触点若有烧蚀痕迹,用细砂纸打磨平整;在控制柜内放置2-3包硅胶干燥剂(定期更换,吸湿后会变色),柜门密封胶条若老化、脱落,需更换新胶条,关闭柜门后用防水胶带沿柜门缝隙缠绕1圈(增强密封性);操作面板按钮、指示灯需清洁,表面贴一层防尘膜(防止灰尘进入按钮内部导致卡滞)。
电机与传感器:
电机需清理外壳散热孔的粉尘(防止散热不良),电机接线盒密封垫若老化,需更换并紧固接线盒盖;电机轴承补充润滑脂,若长期闲置(超6个月),可断开电机电源线(避免受潮后漏电);温度传感器、湿度传感器(若设备配备)需拆卸,清洁后放入防潮包装盒内单独存放,下次使用前校准精度。
三、箱体与结构防护:防止锈蚀、变形,维持密封性
烘干设备的箱体(如烘箱箱体、滚筒外壳)、支架等金属结构,长期暴露易锈蚀,需重点防锈与结构保护:
箱体防锈与密封:
金属箱体表面若有油漆脱落,需除锈后补涂工业耐候防锈漆(如丙烯酸聚氨酯漆,户外设备需选择抗紫外线型);箱体门的密封胶条(如硅胶条、海绵条)若老化、变硬,需整体更换,确保门关闭后密封良好(避免下次使用时热量泄漏);
箱体上的观察窗(玻璃材质)需清洁后,在玻璃边缘涂抹少量密封胶(防止潮气侵入窗框缝隙导致锈蚀),必要时覆盖防尘布。
结构稳定性保护:
检查设备支架、地脚螺栓,紧固松动的螺栓,若螺栓锈蚀严重(螺纹卡死),需更换为热镀锌螺栓;户外存放的设备(如大型滚筒烘干机)需检查防风固定装置(如拉索、地锚),确保固定牢固,避免风吹导致设备倾斜;
可移动烘干设备(带轮)需锁定车轮,车轮轴承加注润滑脂,并用塑料布包裹车轮(防止灰尘、潮气进入)。
四、环境与存放管理:减少外部环境对设备的侵蚀
存放环境选择:
优先选择干燥、通风、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仓库(相对湿度≤60%,温度5-35℃),避免存放于地下室、露天场地(露天需搭建防雨棚,棚顶需高于设备1.5米以上,防止雨水渗漏);
禁止与酸碱物质、易燃易爆物品同区域存放(如化工原料、农药),避免腐蚀性气体导致设备金属部件加速锈蚀,或存在安全隐患。
覆盖与隔离:
用防水防尘罩(选择加厚帆布或PVC材质,尺寸适配设备)整体覆盖设备,罩子底部需用重物(如沙袋)压实,防止风吹掀起;若设备体积过大,可分部位覆盖(如加热系统、电气控制柜单独用小防尘罩覆盖);
地面易积水的仓库,需在设备底部垫放木质托盘或水泥墩(高度≥10cm),避免设备底座长期接触潮湿地面。
五、定期检查与维护:避免长期静置导致的功能退化
即使设备长期闲置,也需定期(建议每1-2个月)进行简易检查与维护,维持设备状态:
防潮检查:打开控制柜,检查干燥剂是否失效(硅胶干燥剂变粉色即需更换),用湿度计测量柜内湿度(若超60%,需增加干燥剂或通风除湿);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冷凝水、锈蚀痕迹,发现后及时清理并补涂防锈油。
部件活动:手动转动传动部件(如风机叶轮、齿轮、滚筒),每部位转动5-10圈,避免部件长期静置导致“粘连”或轴承润滑脂凝固;若设备有手动阀门,需反复开关2-3次,防止阀杆卡滞。
电气检查:每月通电1次(仅启动控制回路,不启动加热系统),检查控制面板指示灯、接触器是否正常吸合,通电时间10-15分钟(让电气元件预热,驱散潮气),断电后再次密封控制柜。
六、闲置后重启前的准备:确保安全开机
设备闲置结束后,不可直接开机,需先执行以下检查,排除隐患:
拆除所有防尘罩、密封盲板,清理设备内外灰尘;
检查润滑油、齿轮油的油位与油质,必要时补充或更换;
测试电气系统:先通电检查控制回路,再空载启动设备(不加热、不进料),运行30分钟,观察传动部件是否顺畅、电机温度是否正常、有无异响;
加热系统测试:空载状态下逐步升温(如从50℃升至100℃),检查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、温度控制是否精准,确认无异常后再投入实际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