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干设备(如工业烘箱、滚筒烘干机、带式干燥机等)长期存放时,因结构复杂(涉及加热系统、传动机构、控制系统、风道等),且部分部件(如加热管、电机、密封件)对环境敏感,若防护不当易导致锈蚀、老化、卡滞等问题,影响后续使用性能。需针对不同系统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,具体如下:
一、整体清洁与基础防护:减少残留介质的腐蚀
全面清理内部残留
清空烘干腔体内的物料、杂质(如粉尘、颗粒、纤维),用高压气枪或软毛刷清理角落、风道、滤网等处的积灰,避免长期存放导致霉变或腐蚀金属内壁(尤其处理过潮湿、腐蚀性物料的设备)。
对于滚筒烘干机、带式干燥机等,需拆卸输送带/滚筒表面的残留物料,用中性清洁剂擦拭接触物料的部件(如不锈钢网带、料斗),晾干后再存放(防止残留水分导致锈蚀)。
外部清洁与表面防护
擦拭设备外壳、控制面板、电机等外部部件,去除油污、粉尘;对金属外壳(如碳钢材质)的漆膜破损处,补涂防锈漆(如环氧底漆),避免锈蚀扩散。
若设备带有玻璃观察窗,需清洁后贴一层防尘膜,防止玻璃表面划伤或积灰硬化难以清理。
二、核心系统针对性防护:避免关键部件老化失效
1.加热系统防护
电加热管/加热丝:断电后拆除加热管(若可拆卸),用干布擦拭表面,检查是否有破损;在管体表面涂抹薄层防锈油(避免使用腐蚀性油脂),用塑料袋密封后单独存放于干燥处;不可拆卸的加热部件,需确保内部完全干燥,腔体内部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),并关闭所有通风口。
燃油/燃气加热系统:排空油箱、燃气管路内的剩余燃油/燃气,防止长期存放导致油品变质、管路腐蚀;向管路内通入少量氮气(或干燥空气)吹扫残留介质,关闭阀门并在接口处加盖防尘帽;燃烧器喷嘴需拆卸清洁,浸泡在专用保养液中(或涂抹防锈脂)存放。
2.传动与运动机构防护
电机与减速器:断开电机电源,拆除电机接线端子并包裹绝缘帽(防止受潮短路);减速器需检查油位,补充或更换新的润滑油(选用防锈型齿轮油),手动转动输入轴2-3圈,确保润滑油均匀覆盖齿轮表面;电机轴承处加注锂基润滑脂,防止锈蚀卡滞。
输送带/链条/滚筒:松开输送带张力(避免长期拉伸导致变形),清洁后喷涂防锈油(链条可浸泡在机油中);滚筒轴端轴承加注润滑脂,用塑料膜包裹滚筒表面;带式干燥机的张紧装置需调至松弛状态,避免弹簧疲劳。
3.控制系统与电气部件防护
控制面板与电路:断开总电源,拆除保险丝(若有)单独存放;用压缩空气清理电气柜内的灰尘,在接触器、继电器等触点处涂抹导电膏(防止氧化导致接触不良);PLC模块、传感器、温控仪表等精密部件,需用防潮防尘罩覆盖,柜内放置防潮剂,每月检查一次防潮剂状态(受潮后及时更换)。
线缆与接头:整理设备线缆,包扎破损绝缘层,插头处用绝缘胶带密封(避免潮气进入);长期存放(超过6个月)需将易老化的橡胶线缆悬空放置(避免受压),远离高温或低温环境(防止橡胶硬化开裂)。
4.密封与保温系统防护
密封件:门体密封条(如硅胶条、氟橡胶条)需清洁后涂抹滑石粉(防止粘连或老化变硬),若设备长期闲置,可将密封条拆下单独存放于阴凉干燥处(避免阳光直射加速老化)。
保温层:检查烘箱、干燥机的保温棉(如岩棉、玻璃棉)是否完好,若有破损需修补,防止潮湿空气进入保温层导致保温性能下降;对可拆卸的保温盖板,需固定牢固,避免存放时碰撞损坏。
三、存放环境控制:减少自然环境侵蚀
温湿度与空间要求
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室内,相对湿度控制在30%-60%,避免露天存放(雨雪、紫外线会加速设备老化);环境温度保持在5-35℃,避免极端高温(导致塑料件老化)或低温(导致密封件脆化)。
设备下方需垫放木质托盘或砖块(离地10-15cm),防止地面潮气侵蚀设备底部;周围1米内禁止堆放腐蚀性物质(如酸碱、溶剂)或易燃易爆品。
防尘与覆盖
短期存放(3个月内)可覆盖透气性好的防尘布;长期存放(6个月以上)建议使用定制防雨防尘罩(选用耐老化的PVC材质),罩体与设备间预留5-10cm间隙(便于通风防潮)。
对于带有通风口、排气扇的设备,需在开口处加装滤网(防止昆虫、杂物进入),但不可完全密封(避免内部冷凝水积聚)。
四、定期检查与维护:避免长期静置损耗
每月检查:查看存放环境温湿度,清理设备表面灰尘,检查防潮剂是否失效,转动传动部件(如电机轴、链条)1-2圈(防止长期静止导致部件粘连)。
每3个月:对电气柜、控制面板通电10-15分钟(不通加热系统),利用设备自身热量驱散潮气,检查指示灯、仪表是否正常显示。
长期存放(1年以上):重新检查所有润滑部位,补充或更换润滑油;拆卸密封件检查弹性(若变硬或开裂需更换);测试关键功能(如电机运转、加热管升温),确保无故障后再封存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存放前记录设备状态(如最后一次使用时的运行参数、易损部件的磨损情况),附在设备显眼处,便于启用时快速排查问题。
大型烘干设备(如滚筒烘干机)需固定地脚螺栓,防止存放时因地面不平或轻微震动导致设备移位、倾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