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药棉煮漂线(用于药棉高温煮练、漂白的生产线,核心含加热系统、煮漂槽、传动辊、清洗装置、干燥系统等)长时间闲置(通常指1个月以上),需围绕“设备防腐防锈、管路防堵塞、电气防潮、部件保护”四大核心展开,避免闲置期间因环境侵蚀、部件老化导致重启故障,具体注意事项及操作细节如下:
一、设备主体与金属部件:重点防腐蚀、防变形
高温药棉煮漂线含大量金属部件(如不锈钢煮漂槽、碳钢传动辊、合金加热管),闲置时易因残留药液、环境湿度导致腐蚀,需彻底清洁并做好防护:
煮漂槽与药液接触部件:彻底清理残留,钝化防腐
步骤1:残留药液清除
关闭设备总电源后,排空煮漂槽、储液罐内所有药液(含酸、碱、漂白剂等),用清水反复冲洗槽体内部(至少3次),直至冲洗水pH值呈中性(用pH试纸检测,pH=6-8),避免残留酸/碱液腐蚀不锈钢槽体(如盐酸残留会导致不锈钢“点蚀”,氢氧化钠残留会导致表面氧化层破坏)。
步骤2:槽体钝化处理
对不锈钢煮漂槽,用5%-8%的硝酸溶液(或专用不锈钢钝化剂)浸泡槽体内部1-2小时(温度控制在20-30℃),形成钝化膜(增强不锈钢抗腐蚀能力);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打开槽体盖板,自然晾干(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槽体局部过热变形)。
步骤3:传动辊与支架防护
拆卸所有传动辊(如导布辊、挤压辊),用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稀释液)擦拭表面残留棉絮、药液,再用干布擦干;对碳钢辊(若有),涂抹薄层防锈油(如20#机械油),用塑料膜包裹后单独存放(避免与不锈钢部件接触,防止电化学腐蚀);支架、螺栓等连接部件,用钢丝刷清除表面锈迹(若有),涂抹防锈脂后拧紧固定(防止螺栓锈蚀卡死)。
加热系统:排空积液,防垢防腐
加热管与管路清理
排空加热系统(如蒸汽加热管、电加热管)内的积水或导热油:若为蒸汽加热,打开疏水阀和排气阀,彻底排出管路内冷凝水;若为电加热管,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3MPa)吹扫管内残留水分,避免加热管内壁结垢或锈蚀(水垢会导致重启时加热效率下降,锈蚀会缩短加热管寿命)。
加热管保护
对暴露的电加热管,用干燥软布擦拭表面,检查是否有破损(若有,用耐高温绝缘胶带临时封堵,重启前更换),再用防尘罩覆盖;蒸汽加热管路的法兰接口处,缠绕密封胶带(防止空气进入导致内壁氧化)。
二、管路系统:防堵塞、防积液
煮漂线的进水管、药液管、排水管易因残留杂质(如棉絮、水垢、未反应的漂白剂)堵塞,或因积液导致管路腐蚀,需重点清理并密封:
管路彻底疏通与清洁
拆卸所有管路过滤器(如进水过滤器、药液过滤器),取出滤网,用清水冲洗滤网表面棉絮、杂质,若滤网堵塞严重(如孔径被水垢堵塞),用5%的柠檬酸溶液浸泡30分钟(清除水垢),晾干后重新安装(若无备用滤网,需单独存放,避免丢失)。
对药液输送管路(如漂白剂管路),用清水高压冲洗(压力0.5-0.8MPa),确保管路内无残留药液结晶(如次氯酸钠残留会结晶堵塞管路,重启时导致药液输送不畅);排水管需检查是否有棉絮堆积,必要时用铁丝(头部包裹软布,避免划伤管路)疏通。
管路密封与防潮
所有管路的进出口(如进水口、药液进口、排水口)用盲板或塑料堵头密封,防止灰尘、昆虫进入管路内部(灰尘堆积会导致重启时滤网二次堵塞,昆虫尸体腐烂会污染药液)。
对埋地或阴暗处的管路(如排水管),外部包裹防潮保温棉(避免环境湿度大导致管路外壁锈蚀),并在管路接头处涂抹防水密封胶,防止雨水渗入。
三、电气控制系统:防潮、防氧化、防短路
电气系统(如控制柜、电机、传感器、电磁阀)是闲置期间最易受损的环节,潮湿、灰尘会导致线路短路、元件老化,需重点做好防潮防尘:
控制柜与电气元件:清洁、防潮、断电保护
内部清洁与防潮
打开控制柜柜门,用干燥软毛刷清除柜内灰尘(重点清理接触器、继电器、变频器表面),用压缩空气吹扫接线端子(避免灰尘堆积导致接触不良);检查柜内是否有冷凝水(若有,用吸水棉擦拭干净),在柜内放置2-3袋工业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,每袋500g,定期更换),关闭柜门并密封(用胶带粘贴柜门缝隙,减少空气流通)。
断电与接线保护
断开设备总电源,拔掉所有电机、传感器的接线插头(如温度传感器、液位传感器),在插头表面涂抹导电膏(防止插头金属片氧化生锈,导致重启时接触不良),用塑料袋包裹插头并标记(如“温度传感器-煮漂槽1”),避免混淆;接线端子处用记号笔标注线号,防止重启时接线错误。
电机与驱动部件
所有电机(如传动辊电机、清洗泵电机)需断开电源接线,打开电机端盖,检查内部是否有潮气(若有,用红外灯(500W)烘烤1-2小时,温度控制在40-50℃,避免电机绕组过热损坏);电机轴承处加注少量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手动转动电机轴3-5圈(防止轴承长期静止导致“咬合”),再用防尘罩覆盖电机。
传感器与电磁阀:单独保护,避免损坏
拆卸所有精密传感器(如pH传感器、液位传感器),用清水冲洗探头(若为pH传感器,需浸泡在3mol/L的氯化钾溶液中10分钟,保护敏感膜),晾干后放入专用包装盒(内垫泡沫,避免碰撞),存放在干燥、常温环境(温度15-25℃,湿度≤50%)。
电磁阀的阀芯需手动推动2-3次,检查是否卡滞(若有,用中性润滑油滴入阀芯缝隙,活动至顺畅),断电后在电磁阀线圈接口处粘贴防水胶带,防止潮气侵入线圈。
四、辅助系统:干燥、清洁、部件归位
辅助系统(如清洗装置、干燥系统、进料/出料机构)虽非核心,但闲置损坏会影响整体重启效率,需同步做好保护:
清洗与干燥系统:防残留、防堵塞
清洗装置(如高压喷淋头):拆卸所有喷淋头,用清水冲洗内部杂质(避免棉絮堵塞喷嘴),晾干后按编号存放(防止安装时错位);清洗水箱排空积水,内壁用干布擦干,放置干燥剂后密封水箱盖。
干燥系统(如热风烘箱、烘干辊):排空烘箱内残留热空气,清理烘箱内棉絮(用吸尘器吸除,避免棉絮堆积引发火灾风险);烘干辊表面用酒精擦拭(去除残留油污),涂抹薄层防锈油,用塑料膜包裹。
进料/出料机构:防变形、防卡滞
进料输送带(如橡胶带、网带):清理表面残留棉絮,调整输送带张力(放松至自然状态,避免长期紧绷导致输送带变形),用塑料膜覆盖输送带(防止灰尘污染);若为网带,检查网孔是否堵塞(若有,用钢丝刷清理),涂抹防锈油(针对网带接头处)。
出料导向板、压料装置:用中性清洁剂清洁表面,擦干后涂抹防锈脂,活动部件(如压料辊弹簧)需手动拉伸2-3次,避免弹簧生锈失效。
五、闲置期间的定期检查:避免隐性损坏
即使做好初始防护,长期闲置仍需定期检查(建议每2周1次),及时处理突发问题:
环境与设备状态检查
检查闲置区域环境:温度是否稳定(避免低于0℃导致管路冻裂,高于40℃导致部件老化),湿度是否超标(用湿度计检测,≤60%,若超标需增加除湿机);检查设备是否有外力碰撞(如搬运其他物品时撞击煮漂槽),若有变形需及时校正(轻微变形可用千斤顶缓慢顶回,严重变形需联系专业人员)。
电气与防护检查
打开控制柜,检查干燥剂是否受潮(若硅胶干燥剂变色,需立即更换);检查电机、传感器包装是否完好,避免老鼠啃咬线缆(若发现线缆破损,用绝缘胶带修复,重启前需检测绝缘性能)。
金属部件防锈复查
检查煮漂槽、传动辊表面是否有锈蚀斑点(若有,用细砂纸(800#以上)打磨除锈,重新涂抹防锈油);检查管路密封是否完好,避免盲板脱落导致灰尘进入。
六、重启前的准备:确保安全运行
闲置结束后,不可直接开机,需按“清洁→检查→测试→试运行”流程操作:
拆除所有防护(如塑料膜、盲板、防尘罩),重新清洁设备(如煮漂槽、管路),确保无灰尘、防锈油残留;
检查电气接线是否正确(对照电路图),测试电机、传感器绝缘性能(用摇表检测,绝缘电阻≥0.5MΩ);
空载试运行(不投料):启动加热系统,检查温度控制是否正常;启动传动辊,检查运行是否顺畅;测试清洗、干燥系统,确保各环节无故障;
带料试生产(用少量药棉测试):检查煮漂效果(如白度、pH值),调整工艺参数(如温度、时间),确认设备运行稳定后,再转入正常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