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药棉煮漂线是药棉生产中通过高温、化学药剂(如烧碱、双氧水)进行煮练、漂白,去除棉纤维杂质并提升白度的关键设备,由煮漂槽、加热系统、传动装置、药液循环系统、温控系统等组成。检修时需兼顾设备安全(高温、高压)、化学安全(腐蚀性药剂)、产品卫生(药棉无菌要求)三大核心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检修前:安全准备,杜绝“预处理隐患”
高温药棉煮漂线检修的首要风险来自残留高温(槽体、管道)、腐蚀性药液(烧碱、漂白剂)、电气设备,检修前必须做好安全隔离与预处理。
1.系统停机与能量隔离
完全停机并锁定:
关停煮漂线总电源(拉下总闸并挂“有人检修,禁止合闸”警示牌,钥匙由检修负责人保管);
关闭加热系统(蒸汽加热需关闭蒸汽总阀,排空管道余汽;电加热需切断加热管电源),确认加热源完全隔离(如蒸汽压力表指针归零,加热管温度降至常温);
停止传动系统(电机、链条、辊筒),手动转动传动部件(如辊筒),确认无惯性转动(避免突然启动伤人)。
药液清除与中和:
排空煮漂槽、药液循环槽内的残留药剂(烧碱、双氧水等),通过排污阀排至专用处理池(禁止直接排放,避免污染);
用清水冲洗槽体、管道3-5次(直至冲洗水pH值接近中性,用pH试纸检测,6-8之间),尤其注意死角(如槽体底部、管道弯头)的药液残留(残留烧碱易腐蚀设备,双氧水易引发氧化反应);
对接触药液的部件(如辊筒、布铗),用弱酸性溶液(如稀醋酸)擦拭(中和残留碱液),再用清水擦净(防止酸液二次腐蚀)。
2.安全防护与环境准备
个人防护装备(PPE)必须齐全:
穿戴耐酸碱防护服(覆盖全身,防药液接触皮肤)、耐酸碱手套(橡胶材质,厚度≥0.5mm)、护目镜(防药液飞溅入眼)、防滑工作鞋(防高温烫伤和滑倒);若进入煮漂槽内部检修(如清理槽底结垢),需额外佩戴防毒面具(防止残留药剂挥发气体刺激呼吸道)。
现场环境清理:
清空煮漂线周边杂物(如堆放的棉卷、工具),留出至少1.5米检修通道;
准备应急物资:应急冲洗装置(如洗眼器、淋浴喷头,距检修点≤3米)、中和药剂(如硼酸溶液,用于中和烧碱溅伤)、急救包(处理划伤、烫伤);
检测槽内气体(若需进入封闭空间):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氧气含量(≥19.5%)、有害气体(如氯气、烧碱挥发物,浓度需低于安全限值),通风30分钟以上方可进入。
二、检修中:分系统排查,聚焦“核心风险点”
煮漂线各系统功能不同,故障模式和检修重点不同,需按“机械结构、加热系统、药液系统、电气控制”分类检修,同时兼顾药棉卫生要求。
1.煮漂槽与传动系统(机械安全+卫生达标)
煮漂槽本体(接触药液+高温,防腐蚀、渗漏):
检查槽体材质(通常为不锈钢316或钛合金,耐酸碱):有无腐蚀穿孔(重点在焊缝、液位线附近——药液长期浸泡易腐蚀)、变形(高温下是否因受力不均鼓包),若发现锈斑或孔洞,需标记并后续补焊(补焊后需做防腐处理,如钝化处理);
槽内传动部件(如导布辊、布铗):检查辊筒表面是否光滑(有无划痕、结垢——结垢会污染药棉,需用专用刮刀清理,禁止用硬物刮擦不锈钢表面);轴承转动是否灵活(有无卡滞、异响,若卡顿需拆解更换轴承,轴承需选用耐酸碱型号);
密封件(槽体与盖板的密封圈):检查是否老化(高温+药剂易导致橡胶密封圈变硬、开裂),若密封不严会导致药液挥发或蒸汽泄漏,需更换食品级耐酸碱密封圈(如氟橡胶材质,符合药棉卫生标准)。
传动装置(链条、电机,防卡滞、跑偏):
链条与链轮:检查链条张紧度(下垂量≤2%链轮中心距,过松易跳齿)、链节磨损(若销轴松动或链板变形需更换),清理链上油污和棉絮(避免高温下燃烧或卷入),添加耐高温润滑脂(不得使用含杂质的润滑脂,防止污染药棉);
电机与减速机:检查电机外壳温度(正常运行时≤60℃,过高可能是轴承磨损)、减速机有无漏油(密封垫老化需更换),接线盒有无受潮(防止短路,尤其潮湿环境)。
2.加热系统(蒸汽/电加热,防高温烫伤、爆炸)
蒸汽加热系统(高压风险,防泄漏):
蒸汽管道与阀门:检查管道有无腐蚀(蒸汽含水分易导致内壁锈蚀)、阀门开关是否灵活(如截止阀、疏水阀,疏水阀堵塞会导致冷凝水堆积,影响加热效率),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(检测有无蒸汽泄漏——冒泡即泄漏,需紧固或更换密封垫片);
加热器(如盘管式加热器):检查加热盘管有无变形(高温下是否因水流冲击弯曲)、结垢(内壁结垢会降低传热效率,需用柠檬酸溶液清洗,禁止用强酸腐蚀),确认进出口压力正常(压差过大可能是堵塞)。
电加热系统(防漏电、过热):
加热管:检查表面有无破损(绝缘层是否完好,若破损会导致漏电)、结垢(清理方法同蒸汽加热,避免干烧——加热管干烧会瞬间高温烧毁);
温控探头(如热电偶):校准温度显示(用标准温度计对比,误差需≤±1℃,否则会导致加热过度或不足),检查探头与加热区接触是否紧密(接触不良会导致测温不准)。
3.药液循环与过滤系统(防堵塞、保证药液均匀)
循环泵与管道(防药剂腐蚀、堵塞):
循环泵:检查叶轮有无磨损(药液中的棉絮杂质易磨损叶轮,需拆解清理,叶轮若为塑料材质需检查有无开裂);泵体密封件(机械密封)有无泄漏(药剂泄漏会腐蚀泵体,需更换耐酸碱机械密封);
管道与过滤器:检查管道有无堵塞(用压缩空气吹扫,或拆开法兰清理——堵塞多为棉絮堆积,需记录堵塞位置,后续优化过滤精度);过滤器(如袋式过滤器)滤芯是否破损(破损会导致杂质进入煮漂槽,需更换新滤芯,滤芯材质需耐酸碱且符合医药级标准)。
药液调配装置(如计量泵、混合槽):
计量泵(控制药剂添加量):校准流量精度(用量筒计时测量,误差需≤2%,否则会导致药棉漂白不均),检查泵体有无药剂泄漏(密封垫老化需更换);
混合槽:检查搅拌桨转动是否均匀(有无异响,搅拌不均会导致药液浓度波动),内壁有无残留药剂结晶(需用热水冲洗,避免结晶混入新药液)。
4.电气与控制系统(防漏电、误动作)
电气元件(防腐蚀、短路):
控制柜:检查内部线路有无老化(高温环境下电线绝缘层易变硬,需更换耐高温线缆)、端子排有无氧化(用细砂纸打磨,涂抹导电膏),接触器、继电器触点有无烧蚀(烧蚀会导致接触不良,需更换触点或元件);
传感器(液位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):清洁传感器探头(药液残留会导致检测不准,如液位传感器结垢会误报“液位低”),校准检测精度(如温度传感器误差超过±2℃需更换);
接地系统:检查设备接地是否可靠(接地电阻≤4Ω,防止漏电伤人),接地螺栓有无锈蚀(需除锈并紧固)。
安全联锁装置(必须100%有效):
检查急停按钮(煮漂线各操作点的急停开关,按下后需立即切断所有动力,包括加热和传动);
高温防护联锁:煮漂槽盖板打开时,加热系统是否自动停止(防止人员接触高温槽体);
液位联锁:低液位时是否自动停止加热(防止加热管干烧),联锁失效需立即修复,禁止短接联锁信号。
三、检修后:验收与清洁,确保“合规复产”
检修完成后需通过严格验收,避免因装配不当导致二次故障,同时满足药棉生产的卫生与安全要求。
1.设备复位与功能测试
部件复位检查:
所有拆解部件按原装配顺序安装(如轴承、密封件需正确安装,避免装反导致泄漏),螺栓按规定扭矩紧固(不锈钢螺栓需涂抹防咬合剂,防止高温下咬死);
清理现场工具(确保无扳手、抹布等遗留在煮漂槽或传动部件内),关闭所有检修孔、盖板(密封圈安装到位)。
空载与带载测试:
空载测试:接通电源(先送电检查无短路),启动传动系统(运行30分钟,观察有无异响、卡滞,辊筒转动是否平稳);测试加热系统(空槽加热至50℃,检查温控是否正常,有无局部过热);
带水测试(代替药液,模拟生产):向槽内注入清水,启动药液循环系统(检查泵体、管道有无泄漏,过滤器是否正常过滤),运行1小时后排水,观察排水是否清澈(无杂质残留)。
2.卫生清洁与消毒(药棉生产核心要求)
接触药棉的部件消毒:
煮漂槽、导布辊、过滤器等与药棉直接接触的部位,用75%医用酒精擦拭或高温蒸汽(121℃,30分钟)消毒,确保无残留杂质、油污(用白纱布擦拭检测,纱布无污渍);
管道系统用纯化水冲洗3次(避免检修时的杂质污染药棉),冲洗后排水需清澈。
现场环境清理:
清理检修产生的废弃物(如废密封件、旧滤芯、擦拭布),分类处理(含药剂的废弃物需按危废处理,不得随意丢弃);
地面、设备表面用清水冲洗(去除可能残留的药剂),确保无药剂痕迹(用pH试纸检测地面残留,呈中性)。
3.安全确认与记录
复查所有安全装置(急停、联锁、接地)是否恢复正常,拆除“禁止合闸”警示牌前需确认所有检修人员已撤离设备;
填写检修记录(注明检修部位、更换部件、测试结果),尤其记录“关键参数”(如加热温度校准值、计量泵流量),为后续生产调试提供依据。
四、特殊注意事项(针对药棉行业特性)
材质合规性:更换的部件(如密封圈、滤芯、管道)必须符合医药级标准(如密封圈需通过FDA认证,管道内壁光滑无死角),禁止使用工业级材质(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污染药棉)。
避免二次污染:检修工具需专用(如不锈钢扳手、食品级抹布),不得使用生锈工具(防止铁锈混入设备);进入煮漂槽内部检修需穿洁净服(避免衣物纤维掉落)。
高温部件冷却:若检修部位刚停机(如加热管、蒸汽管道),需自然冷却至50℃以下再操作(禁止用水直接冲洗降温——骤冷会导致金属变形),接触时需戴隔热手套。
化学药剂防护:若需接触残留药剂(如清理过滤器内的废碱液),必须戴耐酸碱手套和护目镜,溅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(碱液需冲15分钟以上,再用硼酸溶液中和)。